服务热线咨询: 400-855-8066
您的位置:领航招聘网 - 人才驿站 - 人才资讯
推进这一国家级试点,南京市委书记市长作部署
来自:转载  发布时间 :2023-07-10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打通堵点、接通断点,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去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104条高含金量试点开放政策赋予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使命、新机遇。经过半年探索实践,南京在政策突破、制度创新、项目落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Image

会议现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崔晓 摄


抢抓机遇,扩大开放,有“服”同享,共赢未来。7月13日上午,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韩立明讲话,市长陈之常作具体部署,省商务厅厅长陈涛致辞。接下来,我市将在重点行业开放、“两业”深度融合、外资项目招引、园区平台示范、体制机制完善五个方面创新突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动能、添活力,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探路径、做样板。



01




深耕“试验田”
重点领域迸发创新活力

Image

国内首个EDA国创中心在南京揭牌。南京江北新区供图


我国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EDA国创中心在南京揭牌;

中国银行支持南京跨国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已为南钢集团、德纳化工上线该项服务;

擎天科技作为全国首家低碳信息化服务商,为制造业企业开发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网平台;

先声药业设立外商独资子公司“江苏先声诊断科技有限公司”,推动研发咨询服务与医药制造深度融合;

全球零售巨头开市客全国首家全生态模式旗舰店在江宁开建……

一个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崭新场景,铺展成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创新画卷。

获批试点以来,南京坚持“为国家试制度”导向,在政策突破、制度创新、项目落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在科技、金融、健康医疗、司法、商务服务等重点行业领域扩大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在科技领域





支持紫金山实验室、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布局建设国家超级计算南京中心和培育信息高铁、压缩空气储能装置、开源计算等重大科学装置


Image

紫金山实验室



在金融领域





获批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江北新区扬子科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功落地国内首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下的科技融资租赁业务,累计投放租赁款2200万元。

在健康医疗领域





设立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南京服务中心;南京普恩瑞生物PDTX肿瘤活组织生物样本库系国内首家获得人遗资源保藏许可的肿瘤活组织生物样本库。

在商务服务领域





启动实施“全球数字服务商计划”“小店计划”,政策持续发力吸引外资、促进消费;焦点科技“中国制造网外贸电商平台业务”通过国家网信办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成为互联网行业、跨境电商领域全国首个数据合规出境案例。


Image

总部位于江北新区的焦点科技旗下中国制造网总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通讯员 熊娟 摄

获批试点城市以来,南京不断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推介,“试点红利”落地开花,推动国际高端资源要素加速集聚。众多外资行业龙头和高技术企业在宁投资落户、增资扩产,为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注入澎湃动能。

今年1-5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3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458.83亿元,同比增长4.6%



02




激发“数智力”
“两业”融合跑出加速度

走进菲尼克斯二号基地,智能楼宇系统、数字化运营管理以及智能物流系统等先进技术应用,让这座工业4.0标杆示范工厂充满科技范和未来感。


Image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图片来源:江宁发布


“我们设立智能制造公司,创新发展服务业态,价值链逐步由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转变,打造新商业模式。”作为“智改数转”领军企业,菲尼克斯成为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企业之一。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介绍,如今,菲尼克斯不仅是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企业,还成为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江宁区等的“智改数转”服务商。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是重塑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叠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政策优势,位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的南京,“两业”融合跑出加速度。


Image图片来源:鼓楼微讯


去年8月,华润数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落地鼓楼,为南京数字经济生态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南京市和鼓楼区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华润数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书贤介绍,依托中央企业数字化发展研究院的智库优势及华润数科在信息化、数字化领域的深厚沉淀,公司积极参与“智改数转”,推动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布局城市治理、智慧停车、城市应急管理领域,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强化数字生态建设,做大做强华润数字产业,赋能南京数字经济生态。

“南京是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在数字中国和数字江苏建设的大背景下,部署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恰逢其时,必将带动南京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曾书贤表示,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多样化融合,接下来将紧抓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机遇,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数字要素的畅通对接,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03




亮出“施工图”
聚焦五个方面创新突破

推进会上,南京亮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最新“施工图”,将在重点行业开放、“两业”深度融合、外资项目招引、园区平台示范、体制机制完善五方面创新突破。






在重点行业开放上创新突破
突出市场化导向、突出差异化探索、突出集成化改革,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加快把试点政策转化为可操作、可评估、可考核的具体措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围绕科技、金融、商务、教育、健康医疗等10个行业领域,对标世界一流开放形态,支持各类外资机构、企业、人才、业务在南京加快落地;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加快落地一批开放场景、形成一批实践案例;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及再保险业务、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中医药服务出口等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两业”深度融合上创新突破
推动跨界融合、注重数字赋能、强化基础支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实施多样化融合;加速集聚全球优质服务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和产业资源共享;布局建设一批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Image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低温输运系统试验。通讯员 王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在外资项目招引上创新突破
积蓄项目建设新动能。锚定全年“2215”招商目标,瞄准世界500强、重点跨国公司、行业头部企业,集中资源力量招引一批10亿美元以上的标志性外资项目。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围绕4大支柱产业、“2+6+6”创新型产业和重点服务业领域,持续提高使用外资质量,集聚落户一批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优质企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大对数字经济、工业跨境电商、数据开放交易、金融科技创新等新业态新业务的引进力度,聚焦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等领域加强探索,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升级重构。

Image

南京生物医药谷。南京江北新区供图






在园区平台示范上创新突破
南京开放平台和功能板块类型较多,江北新区、南京软件谷、各主城区、各郊区和各省级以上开发区要深入研究自身特点和发展优势,在服务业扩大开放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构建多点支撑的开放空间格局。

Image

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在体制机制完善上创新突破
推动“全环节”改革、“全链条”开放,持续优化服务业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投资贸易更便利、推动政务服务更高效、推动要素供给更完备,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Image

自贸区南京片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厅。通讯员 陈誉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邓建鹰 摄

会上,南京发布“全球数字服务商招募计划”,向科技、商贸、金融、文旅、枢纽物流等领域知名服务商品牌,敞开开放怀抱、发出招募之音。

“全球数字服务商招募计划”将依托南京市服开试点政策及数字贸易发展机遇,持续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加速推进新兴服务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同步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效,利用服开试点三年时间,培育“全球数字服务商”50家左右。


04




抓住新机
放大平台创新效应
扩大联动创新效应

“对南京来说,未来三年,如何高质高效推动试点政策落地、扩大企业受益面,将是抓住本次开放机遇、推动南京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围绕服务业扩大开放南京新机遇,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合伙人黄佳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发挥区域特色,放大平台创新效应。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战略,发挥重点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以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为特色,以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为主攻方向,培育开放发展内生动能。




二是促进政策联动,扩大联动创新效应。借鉴北京经验,开放政策、创新经验共享共建,加大先行先试与复制推广力度,让更多有需求企业受益,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三是完善政策储备,深化制度创新效应。针对企业痛点难点,按照“跟踪一批重点突破事项、转化一批先进经验做法、成熟一批可复制推广经验”的思路系统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加快形成“政策创新—企业受惠—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Image

南京。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推进制度型开放,是我国优势转换的客观需要,是深化对外开放的自然选择,符合国际经贸规则的新趋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表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就是要打破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集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高端要素资源,构建良好营商环境,更好地推动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如,集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信息等,以更好地推动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构建良好营商环境,让通过国际大循环集聚的高端要素在产业上发挥更大作用、在区域间实现自由流动,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无阻。




分享到: